愈脆弱愈強大。
憂鬱也許不是真的憂鬱,而是神經線打了個結,把記憶藏在一個死角,故作無視。
日子過得平平凡凡的,沒多快樂,也沒多不快樂,一直這樣還是可以的。生活有點乾,工作也有些焦慮,卻還沒到迫切需要改變的地步,一直這樣好像不是太好,但也沒什麼不好的。
眼下的世界,並不是一個容易融入的地方,大家都在製造存在感,就算你遠離軌跡,還是會不停地遭到打擾。已經不是你要不要、想不想的問題了,而是你活在其中,要顧及的大大小小枝節已經凌駕於選擇之上。
當然,你還是可以選擇孤立,在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做好自己( 但你要知道這其實也同屬假掰檔次的自圓其說之一 )。我從未停止過懷疑任何 「 做自己論 」 的真實性,它和正能量的狗屁程度可說是半斤八兩,只不過是好勝靈魂的自帶濾鏡,甘於被假象迷惑。
事實上,不做自己,或無法做自己,其實也沒多不堪。反而一直偏執地讓自己舒服著,才是為自己埋下了 「 一不舒服就爆發 」 的地雷。更糟糕的是,常常殃及池魚。
生命很渺小,小到浪費一秒都嫌太奢侈,小到讓一直急於珍惜當下的人死於強迫症。因為實在太小太小,所以一直用力抓卻一直抓丟,才發現是被自己那偉大又驕傲的靈魂操縱著,內心從來都不是真正地遼闊,在別人面前急著展現出來的知足與喜樂,卻成了負擔。
不夠勇敢,是一種心病。習慣孤獨到忘了可以不孤獨,沉溺悲傷到失去面對悲傷的能力。
遇到不開心的事,總會很用力去想快樂的事;被傷害了,自然就會放大悲傷,哪怕是放手或接受,都在有意無意間端現哀兵姿態。轉移視線或移請作用,從來都不是真正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,充其量只是聊以慰藉。沒有不對,只是傷與痛還在,韌帶被拉緊的傷害力會更大!
想要真正解脫、放下或至少適應扛得住,並不是忘記,而是記住。把傷心的、痛苦的、不快樂的、不好的記憶,都納入生活裡,好好地擁抱那個破碎的自己,還給他快樂的權利。
• 《 SOMEONE, SOMEWHERE 》( 法語原片名:Deux moi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