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只忠犬教我的事。
人狗情未了,是一出永不落幕的生態紀錄片。縱使兩者相依的寫實故事屢被搬上銀幕,無奈卻承載著沈重的感動,只因狗狗被漠視的現實悲劇亦同場加映;那無關狗事,只是世道壞了人心變惡,迫使我們急求撫動心靈最柔軟深處的感人事跡,來喚醒善待萬物的良知。
小男孩還在敖敖待哺之時,就失去了爺爺;惟奶奶和媽媽告訴了他一個 “家有忠犬” 的真實故事,讓小男孩決定把愛傳出去,為小同學們介紹他的 “家族英雄”。
這個 “英雄”,牠生下來一無所有,僅倚靠主人給予的 “資本” 完度一生。這份無價的生存資本,我們稱之 “忠誠”;而忠誠,正是已在人與人之間瀕臨失傳的真愛釀方。
小男孩是《 忠犬小八 》( HACHIKO: A DOG'S STORY / HACHI: A DOG'S TALE )主人公 —— 大學教授帕克( Richard Gere 飾 )的孫兒,其分享的真人真事乃源自日本昭和時代,於 1987 年已首度被拍成電影,我看的是逾 20 年後翻拍、被指沒那麽煽情的 “西洋版”。
確是沒那麽灑狗血,但內醞散開的愁緒,是那種在撰字間作倒帶回想或搜尋資料的當兒,心會發燙目眶含淚的隱殤。全片的劇情鋪陳忠於史記,雖平乏但踏實的敘事手法甚至沒有一刻高潮叠起,惟輕撲的浪花在心海卷湧,還是會讓人憐愛大發,莫名惆悵。
片中的小八是一只從日本寺廟寄至美國的幼犬,卻在搬運途中被遺落街頭,而後破籠而出的牠遇上了音樂教授帕克。後者從初始善意的暫時收留,到真摯的互動軟化了原本執意反對養狗的愛妻,乃至家中千金結婚當天攝下的全家福,亦見小八蹤影;而隨著小八與帕克的感情日益深厚,他們之間更形成了一種相依賴的生活模式。小八每天都會陪伴赴工的帕克走路到火車站,一到了下班時間,牠則會準時坐在固定的地方等候主人;而帕克每每步出車站,也都會一臉歡愉地迎向前來 “接他下班” 的愛犬,那是兩人日常的美好時光。
直到有一天,帕克在授課中途無預警的倒地不起,從此就再也沒有從那一道門步出;而不懂何謂死亡的小八,卻仍然按時守約,靜候主人歸來。就這樣日復一日、年復一年,直到自己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,牠終於在闔眼永眠前,等到了主人迎面笑喚 “Hachi ⋯⋯”
由於實事背景乃原跡於日本,所以導演必須在初段即構思小八如何來到美國小鎮的過程;而結果是透過逗趣的走失橋段,再勾勒 “因緣際合” 的奧妙情誼,並透過小男孩問: “爺爺是在哪裏找到小八?”,及奶奶答:“是小八找到你爺爺 ⋯⋯” 的呼應,弘揚狗狗一旦認定了主人,即對主人忠誠不移的生命禮贊。而貫穿全片的人狗視角互窺巧思,確也避過了一般寵物影片以人為中心的矯情雕鑿,亦沒有偏離影片的主軸 —— 狗的故事。
誕生於 1923 年的小八只和主人共處一年半載,就奉上了一輩子的守候,單純而堅定,更感動眾生為牠在東京澀谷 ”鑄銅雕像”;而戲中的小八則至少有機會伴著帕克全家長大,更在主人離逝前一刻,兌現帕克的日籍老友所言: “秋田犬不喜歡討好人,要讓牠陪你玩接球,總得有特別的原因 ⋯⋯”,出奇地主動纏著主人玩接球,讓後者欣喜若狂,也烙下了屬於彼此的珍貴回憶。
小八這一等就等了 10 年,耗盡了牠的後半生;而我們的一生搞不好也沒有多少個 10 年,與其爭辯此舉 “愚忠” 與否,倒不如先捫心自問,在 “忠誠” 面前是否無愧於心。
看罷影片,我想起了家鄉的 10 歲老狗,縱然老態臃腫了,嗓子可宏亮依舊呢。媽媽總是說牠自小嚇壞膽子,一聽到雷公吼炮竹響就吠個不聽;而我們卻總是耐不住脾氣地打呀罵的,把牠唯一的語言當噪音。唯挨打後的第二天,牠還是忠誠依舊、如常討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