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一回,上一課。




每一個人的 “成年禮”,都得倚靠親身的體驗去完滿。歷程的關卡,好比教室的學習,一課接一課,沒有捷徑,惟每下一堂課,總有感覺又學懂了些什麽;而愛情這一課,沒有人會獲得滿分,但卻可以累積經驗,用積分換選自己擔當的幸福可能。

1961 年,戰後的英國,女權主義運動興起前,委身於保守而無趣的生態環境裏,聰穎的 16 歲少女珍妮渴望自由,對多姿多彩的生活模式更是無限憧憬;她是校內的高材生,被父母及師長期予厚望,並把 “考入牛津大學” 定作 “美好生活” 的指標,惟這般既定性的束縛,反而誘發了珍妮骨子裏的反彈因子,於是當半熟少女遇上了風趣的成年男子大衛,仿似脫囚的籠中鳥,興高采烈地飛得高高的、遠遠的,躍入花花世界 ⋯⋯

眼看著 “奢夢” 一一 實現,披上華服伴隨情人聽賞古典饗宴、在名畫拍賣會上出鋒頭、置身於上流歌舞餐廳、優雅偷嘗法國雪茄等,亦結識了大衛的情侶檔好友,飽嘗藝術人生的樂趣;而一趟神往的巴黎行,更被珍視為 “變成女人” 的定情之旅。魂縈的紙醉金迷,絲毫容不下一刻危機意識。

直至女孩長成的早晨,若有所失地緬懷著稍縱即逝的初夜溫存,即預示著暴雨來臨前 ⋯⋯

她放棄了一項學歷,滿心期待著一紙婚證,卻驚見說明男人已有家室的一疊書信,如夢初醒;父親一心灌輸女兒:考上牛津是成功唯一通道,殊不知被佯裝紳士的猶太裔花心男取悅,旋即以雙重標準保送女兒踩上迷失的捷徑,自打嘴巴。

而縱使與珍妮的遇見,乃大衛精心部署的又一出軌個案,然大衛確也在珍妮身上感受到嘗鮮快感而動了真情;只是當謊言擢破後,他竟膽卻現形且選擇絕塵而去,這才徹底搗醒了用情至深的珍妮 ⋯⋯

一堂 “鬧課” 後,莽撞的少女、膚淺的父母,以及自私的男人,全都被 “教育” 了。依據此回憶錄原著作者 —— 英國女記者 Lynn Barber 的說法,片中的 “賤男” 之所以改喚 “大衛”,乃因父母迄今仍聞 “西門” 色變,顯見那是一次不堪回首的錯誤判斷;而玩女無數的男人則給予了入世未深的少女,一節在糖衣包裝下,腐骨蝕心的 “實化” 速成課。

影片的 “女力當自強” 輪廓分明;珍妮身邊的其中兩個女人,一是沒有愛情的單身女子 —— 她的老師;二為堅執教規的事業女性 —— 她的校長,她們的 “穩步隨俗” 都一度被珍妮視為 “反面教材”,惟一直竭力免於步上她們後塵的她,最終還是體會了 “聰明反被聰明誤” 的道理。

迷途知返的她,感覺一役老去;惟人生自我成長的實驗,就好比考場的測試,一科接一科,畢業了,還有另一座人生擂臺架設在後頭。面對未知,惟有迎向,才會得知結果,而每一個結果,也都是用心活過的履歷。

AN EDUCATION 》是年初離小金人 “近在咫尺” 的 Carey Mulligan 所交出,近期最讓我情不自禁愛上的 “照亮銀幕” 表演;而當她的發髻被高高聳起,縱使映入眼簾的非五官精致的漂亮臉蛋,卻還是有不少人驚呼:“那不就是 Audrey Hepburn 再世嗎?” 或許,她的接班能量仍有待驗證,惟說其典雅氣質及表演質感並強,還是成立的。



【 刊於:13-6-2010 | 星洲日報 | 快樂星期天 | 眾聲喧嘩 】
SUBSCRIBE | 訂閱此部落格